2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下調630個基點,報6.9572,創下2022年12月30日以來的最低,單日貶值幅度則創下2022年5月6日以來的最大。值得注意的是,2月以來人民幣中間價已經累計調貶1968個基點。
分析師表示,這主要是因為近期市場重燃對美聯儲激進加息的預期,推動美元指數反彈,從而給人民幣匯率帶來調整壓力。目前中國經濟仍在向好發展,人民幣貶值空間有限。5月以后,隨著外部制約因素減弱,支撐人民幣匯率的利好因素將更多顯現。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現上行走勢,
但為何近期出現新一波下跌?
針對人民幣匯率近期走勢,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表示,影響近期人民幣匯率的因素主要是:其一,受美國1月CPI數據下降幅度不及預期影響,美元指數有所反彈;其二,春節過后,貿易結匯需求季節性回落,這也是造成人民幣貶值的原因之一。
中信證券明明債券研究團隊表示,美國1月非農數據強勢反彈,表明美國經濟短期內步入衰退的概率較低,“美聯儲停止加息甚至轉為降息”的預期被動搖,美元指數短期內持續走低的趨勢也因此逆轉。進入2月,A股市場北向資金快速流入的慣性減弱,中美利差倒掛程度收斂的趨勢暫緩。在此背景下人民幣進一步走升動能趨弱,并轉為震蕩運行。
中國經濟時報時評,經濟強貨幣則強。美國經濟增長強勁、非農就業數據樂觀,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變大,由此美國經濟基本面力挺美元,致使美元走強。
美國通脹趨緩不及預期,市場則預測美聯儲加息幅度放緩會有所減弱,進而推升美元指數上行,出現階段性走強之勢,壓制了人民幣匯率。
國內結匯需求走軟,國內企業有大量外匯卻持幣觀望。2022年我國貨物貿易順差6856億美元,但企業持有5000多億美元外匯未結匯,這必定會對2023年人民幣匯率波動造成較大影響。
如上分析了人民幣匯率出現的這波下行走勢,縱觀全年:
哪些因素會推動人民幣匯率走出新趨勢?
美國經濟具有很強的韌性,雖然其有高通脹、高利率的不利因素影響,但美國經濟非但沒有陷入衰退,反而表現較好,經濟基本面為美元堅挺和走強奠定了基礎,這不利于人民幣匯率走高。
美國正在加速與中國的全面“脫鉤”,美國對中國生產訂單明顯下滑,美國及西方盟友正在加大在岸、友岸投資,會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和吸引外資造成負面干擾,直接增大人民幣匯率向下的動能。美國窮盡政治手段打壓中國,進一步惡化中美雙邊經貿關系,這種風險和預期傳導至中國實體經濟,會對我國經濟發展形成阻滯,也會對人民幣匯率造成一定貶值壓力。
中國經濟正在逐步擺脫疫情的不利影響,經濟強勁復蘇的預期明顯,消費回暖的步伐在加快,但經濟回暖需要一個過程,一攬子的刺激政策還需要假以時日才能完全顯現,全年的經濟走勢應該是前低后高的態勢。經濟基本走勢決定了人民幣匯率應該是相似圖形,人民幣匯率不應該走出一波獨立行情。
中國持續深化的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增強經濟增長預期。同時,外部不確定性增強,一些主要經濟體的衰退跡象明顯。此消彼長的內外環境會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從而形成人民幣資產在全球范圍內具有的更高投資價值和更低投資風險,推動人民幣匯率走出向上行情。
簡而言之,人民幣匯率將在今年走出前低后高的態勢,這亦是經濟基本面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