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集裝箱租賃和交易平臺Container xChange就曾報告稱,空箱快多到放不下了,沒有足夠的倉庫空間來容納所有的集裝箱。據悉,在年底航運季“非常平靜”之際,有大量空集裝箱堆積在中國港口。
ITS Cargo的中歐陸路運輸規劃師Alice Tang表示,去年因疫情引發的貨運熱潮而導致的設備嚴重短缺的情況已經完全逆轉。“大量空集裝箱正堆積在廣州、鹽田和蛇口等港口。”
“有人說箱子已經堆到馬路上了,也有人表示90%的集裝箱空間都被占用了。過去,拖車司機通常將裝好貨的集裝箱運到碼頭,并為下一單貨物提空箱。而現在大多數司機不再提空箱了,因為沒有下一單貨物可拉。”
“去年,貨代們為了搶一個空箱排一整晚的隊,還開玩笑說,集裝箱可能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值錢。”
Alice Tang表示,與2021年相比,第四季度“非常平靜”,運費也很低。
“我們從上海到波蘭格但斯克(Gdansk)的報價是1550美元/FEU,而其他中國-歐洲航線的報價則不到1000美元/TEU。很多人來問我是否有貨可運。”
根據Linerlytica的數據,從遠東到歐洲、中東和非洲的運費繼續呈螺旋式下降趨勢,并在上周出現了最大幅度的下跌,原因是“所有貿易航線的貨運量都很疲軟”。
該分析師補充稱:“船公司正在推動12月新一輪的普遍提價,但如果不消除過剩運力,他們不太可能成功。2023年的合同運費似乎肯定會下降80%,因為它們反映了現貨運費的下降。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已經同比下降了73%。
與此同時,AliceTang表示,歐洲倉庫的爆滿也是一個挑戰,她解釋說,“對于電子商務貨物來說,卸貨很困難,因為倉庫的可用空間有限。這些倉庫都是滿的,因為零售商擔心中斷和延誤在今年早些時候增加了庫存。”
“但現在他們無法售出所有的商品,因為今年消費者減少了購物支出。即使是明年第一季度,情況也可能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