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周四至本周二,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強。15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7.0421元,較前值調升478個基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實現“三連升”。這是發生了什么?
大漲1008點
單日升幅創17年紀錄
14日,據外匯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調升1008個基點,報7.0899元,單日調升幅度創2005年7月23日以來最大。上周五(1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調升515個基點。
15日,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7.0421元,較前值調升478個基點。至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實現“三連升”。
與此同時,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出現明顯反彈,盤中雙雙收復“7.05”關口。
截至發稿,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7.0553,最低報7.0259。
在岸人民幣對美元也大幅調升,截至發稿,報7.0577。
美元指數14日顯著上漲。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當天上漲0.34%,在匯市尾市收于106.6590。
平安證券認為,在人民幣匯率采取“收盤價+一籃子匯率”的雙因子定價機制下,美元指數的走弱會給人民幣帶來升值壓力,但升值壓力何時體現以及升值的幅度還受到外匯市場供求的影響,而外匯市場的供求又受到源自中國經濟基本面變化帶來的匯率預期變化。
兩大原因導致人民幣近期走強
一家私募基金的負責人分析,人民幣匯率漲勢迅猛,主要是受到兩大因素影響:
一是美國10月通脹數據低于預期令市場對美聯儲未來加息幅度減弱的預期驟然提高,令美元指數遭遇大幅回調。
美國CPI數據出爐之后,美元持續走弱。美元指數上周四創下2015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上周五盤中跌超1.7%,最低觸及106.26,兩日累計跌幅超過3%,創2009年3月以來,即近14年來的最大兩日跌幅。
第二則是國內的經濟面繼續強勁,支撐幣值堅挺。11月中國政府采取多項措施,令市場更加看好中國經濟穩健發展基本面,推動人民幣匯率估值明顯回升。
近日,國家外匯局官網披露,健全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加強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強化預期引導,完善外匯市場監管,扎實做好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各項工作,維護外匯市場穩健運行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一系列‘穩匯率預期’的政策組合拳發揮了作用,是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強勢回升的根本原因。同時,疊加優化疫情防控政策完善,資本對于人民幣的信心增強,市場情緒回暖后吸引資金流入。”期貨研究員楊海平分析稱。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表示,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在近期研究部署,有利于國內經濟恢復。決定匯率的根本因素還是經濟基本面,市場對經濟預期大幅改善,對匯率也有明顯提振影響。
逐步趨穩大方向不變
對于未來走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未來人民幣匯率逐步趨穩回升的大方向不變。
興業研究認為,人民幣匯率修復前期高估的過程已進入下半場,修復高估的速率較此前半年放緩,且隨著全球風險偏好、美元指數和美聯儲動向、國內疫情動向等變化,人民幣匯率有望出現階段性反彈。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人民幣匯率仍將受到美元指數等外部環境變化和北向資金跨境流動等因素的影響,但在穩匯率政策作用下,人民幣匯率逐步趨穩回升的大方向不變。
長期看,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中長期而言,我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空間依然充足,經濟韌性強勁,人民幣匯率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具備扎實基礎。”湘財證券宏觀研究主管何超說。
楊海平則表示,短期看,人民幣匯率或仍有一定概率承壓,但我國“穩匯率預期”的政策工具充足,人民幣匯率或將圍繞新的均衡點形成更有彈性的波動。中長期看,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前景好,人民幣匯率仍有升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