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江浙地區需進口原材料的金屬加工企業財務總監透露,9月他們通過遠期外匯掉期交易將年底對外付款的購匯平均價格鎖定在7-7.1之間,如今即便人民幣匯率跌破7.3,企業也不會被動大幅增加購匯成本。
多位銀行人士透露,隨著涉足外匯套保的進口企業日益增多,因人民幣匯率快速下跌而緊急購匯的企業數量較以往明顯下降,令外匯市場出清問題得到明顯緩解。
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企業利用遠期、期權等外匯衍生產品管理匯率風險的規模合計約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7.6%,企業套保比率較2021年提高3.8個百分點至25.4%,匯率避險首辦戶超過2.3萬家,中小微企業使用衍生品的比例進一步上升。
“這也令海外投機資本的沽空人民幣套利算盤徹底落空。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大幅壓低離岸人民幣匯率行為難以掀起更大的跟風沽空盤,加之中國經濟穩健發展令人民幣匯率始終獲得較強的支撐,在人民幣匯率快速回升后,他們只能認賠離場。”一位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指出。
一位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主管表示,盡管境內在岸人民幣匯率一度跌至7.3095,但絕大多數進口企業對此相當從容。
“以往,若人民幣匯率快速跌破7.2、7.3等整數關口,進口企業紛紛采取緊急購匯止損措施。但現在,眾多進口企業早已通過外匯套保鎖定未來對外付款的購匯價格,只預留了小部分風險敞口,緊急購匯避險的壓力自然減輕很多。”他指出。
據悉,隨著進口企業匯率風險中性意識增強,他們的外匯套保比率正持續增加。以往,他們通過遠期外匯掉期交易鎖定的購匯金額占比只有30%,但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受美元持續走強影響而持續回落,如今他們的外匯套保比率普遍超過70%,只留約30%的外匯風險敞口,令他們更從容應對本周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狀況。
此外,進口企業從容應對本周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還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眾多進口企業的進口渠道日益多元化,紛紛加大與歐洲、日本等企業的進口采購規模,并以歐元日元作為進口貿易結算貨幣。由于今年以來人民幣面對歐元、日元等非美貨幣保持“強勢”,這些進口企業反而購匯成本有所減低;二是今年以來不少進口企業紛紛嘗試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占比,有效降低他們的匯兌風險。
★ 出口企業的結匯意愿也很穩定 ★ “這令眾多進出口企業更加從容地應對本周人民幣匯率大落大起,令外匯市場沒有出現明顯的追漲殺跌跡象,有助于外匯市場持續平穩運行。”前述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主管指出。 ★ 人民幣匯率后續仍將寬幅震蕩 ★
回顧10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表現,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岸人民幣對美元以及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貶值。
多數機構認為,短期人民幣可能仍存在貶值壓力,這也是如韓元、日元等亞洲貨幣共同面臨的壓力,畢竟美聯儲加息仍遠未結束。上述兩大貨幣一年以來的貶值幅度分別超過了20%和30%。
不過,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近期走勢仍舊處于合理范圍內,用戶也不用談貶值“色變”,人民幣長期走強仍有支撐。同時,基于人民幣匯率的雙刃劍特性,合理范圍內的貶值、升值對于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各有不同。
對于人民幣匯率的長期走勢,10月28日,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同樣提到,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目前遇到的困難是非預期因素造成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實現現代化勢不可擋。上升時期的經濟,必然形成上升的貨幣。
前述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指出,盡管短期內有一些不穩定因素影響,但人民幣的市場地位不會改變,人民幣長期走強的趨勢不會改變,我國持續的國際收支順差和巨額的對外投資凈資產,為人民幣匯率穩定提供了強有力保障。過去30多年來,凡是看貶人民幣的企業和個人都吃了虧。現在拋本幣買外匯,將來一定會后悔。
在談及下一階段人民幣匯率走勢時,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取決于國內經濟基本面,當前在前期一系列利好政策作用之下,我國經濟企穩回升跡象明顯。人民幣匯率仍將維持寬幅震蕩的格局,雙向波動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