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9月14日,萬海航運舉行了法人說明會。萬海總經理謝福隆提到近期運價下跌使得航線運營承壓,但不需要太過悲觀,第四季度為近洋航線傳統旺季,預計貨量將增加;并對運價何時止跌及未來運力供過于求等進行了分析和預測。
近期各航線運價持續下滑,謝福隆對此表示,上半年全球貨柜輪運價大跌,主要受到俄烏沖突、全球通脹急劇上升、疫情封控等因素影響,多重因素壓抑需求,使得終端庫存積壓,目前海運市場的確比較淡。另外,亞洲多為生產型國家,受到歐美等終端市場需求減緩的影響,8月運價出現大幅下跌。
不過,目前運價仍高于疫情前水平,加上第四季度為近洋航線傳統旺季,就目前客戶的反應情況分析,預計農歷春節前貨量將增加,可期待一波小旺季,同時透露萬海目前近洋航線的裝載率達到約九成。
謝福隆還指出,隨著運價下滑,確實有長約客戶要求重談合約、調降運價,萬海會謹慎評估市場,給予部分短期彈性調整。
面對航線運價走弱,謝福隆表示,運價下跌使得航線運營承壓,但不需要太過悲觀,運價會降到一定程度后回穩。至于何時止跌,可觀察三個訊號:需求是否開始增加,庫存消化情況,以及運價下跌后,是否出現零售商回補庫存的情況。
對于有關今明兩年運力供過于求的預測,謝福隆指出,隨著運價急跌,規模較小的船舶會開始退出北美市場;加上明年環保法規開始生效,一些不符合規定的老舊船舶可能減速航行或被淘汰拆解;根據目前市場上的統計數據,船齡在20年以上的船舶約占總市場運力的10%,也可抵消部分新增運力。
此外,盡管運價下降,萬海仍將擴大資金支出購買自有船舶,預計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將花費臺幣約1110億元(約合34.4億美元),以強化全球競爭力。謝福隆表示,購入新船是為了強化公司競爭力,擴大北美市場,同時著眼于環保減碳的長期目標,滿足未來市場需求。
由于自有船舶的成本低于租船,萬海已經提高自有船舶比例,該公司自有船舶、自有貨柜比例分別提高至66%和80%,目前總船隊規模達到156艘,共43萬TEU,其中自有船舶103艘,租用船舶53艘。另外預計2021年至2024年,萬海將累計新增61艘自有船舶,總運力約35.5萬T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