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歐洲通脹形勢空前嚴峻的背景下,歐洲部分國家開始對本國班輪公司進行政治施壓,希望這些企業能幫助政府,共同承擔對抗通脹的責任。
達飛和馬士基,就是受到影響的班輪公司代表。
此前不久,迫于法國政府的壓力,達飛降低了法國進出口企業的運費。
具體為:8月1日起,對于法國企業從亞洲進口的所有集裝箱貨物,運費降低750歐元/FEU;對于目的地為法國海外領土的所有貨物,運費降低750歐元/FEU;對于法國企業的所有出口商品,降低運費100歐元/FEU。
此舉旨在降低法國企業的進出口成本,該調整為期一年。
而繼達飛之后,馬士基日前也受到丹麥政府的政治壓力,被要求“應效仿達飛,為本國進出口企業提供運費折扣,以支持他們發展”。
不過,馬士基拒絕了丹麥政府的這一要求。
馬士基明確回應稱:“我們相信開放的市場經濟。我們認為,所有的客戶都很重要,無論他們所處什么行業,或來自哪個國家。因此,我們不考慮根據總部所在地,向固定地區的客戶提供運費折扣。”
達飛的讓步與馬士基的強硬形成對比,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達飛降價是一種“先發制人”的舉措,以降低法國政府對其征收“暴利稅”的可能性。
“暴利稅”一是般針對某行業取得的過高利潤而征稅的,其目的通常是滿足國家層面的財政需求。
達飛和馬士基面臨的境遇,是歐洲大規模通脹的縮影。
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歐元區19個國家的通脹率飆升至8.6%,創下自1997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歐盟統計局(Eurostat)7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國家6月份的通脹率,較5月份上漲了0.6個百分點。總體來看,能源價格上漲是導致通貨膨脹率創紀錄的最主要原因。
根據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Insee)發布的初步數據顯示,法國今年通脹率持續上升,從6月的5.8%上升到7月的6.1%,這是自1985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另據丹麥統計局的數據,該國5月份的年通脹率,從一個月前的6.7%上升到7.4%,為1983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