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過年了,出貨歐洲要注意了!
烏克蘭外交部:美英德澳4國準備撤離部分駐烏使館人員
1月25日,據路透社報道,隨著俄羅斯和烏克蘭邊境緊張局勢加劇,截至24日,已有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4國通知烏克蘭外交部,準備撤離一部分駐烏使館工作人員及家屬。
法國建議公民非必要勿前往烏克蘭旅行
烏克蘭局勢持續緊張之際,法國外交部當地時間24日表示,除非有必要的理由,法國公民應避免前往烏克蘭。
法國外交部的聲明稱,強烈建議避免進入烏北部和東部的邊境地區,同時建議“盡可能推遲任何非必要或緊急前往烏克蘭的旅行”。
不過,烏克蘭外交部表示,其他的駐烏大使館和領事館都表明他們沒有撤離計劃,烏克蘭還對這些國際伙伴表示感謝,稱“他們冷靜地評估了當前的局勢,沒有采取過早的撤離措施。”
此前,烏克蘭外交部發言人尼科連科曾表示,美國國務院授權美駐烏大使館工作人員自愿離境的決定表現出“過度的謹慎”。尼科連科說,烏方尊重他國確保其外交人員安全的權利,但美國的撤離決定“為時過早”。烏克蘭的安全狀況并未發生“劇烈變化”。
近期,烏克蘭和俄羅斯關系加速惡化,雙方在兩國邊境地區部署了大量軍事人員和裝備。美國、烏克蘭和北約聲稱俄羅斯在靠近烏東部邊境地區集結重兵,有“入侵”之勢。俄方予以否認,強調北約活動威脅俄邊境安全,俄方有權在境內調動部隊以保衛領土。
歐美大亂,多國爆發反防疫抗議
當天,在疫情形勢仍較為嚴峻的加拿大,一個卡車司機車隊從溫哥華向渥太華游行,抗議政府強制卡車司機接種新冠疫苗,并稱此舉將造成司機短缺和燃料變貴。
比利時首都5萬人上街抗議封鎖 示威活動變暴力沖突
23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街道上出現大規模混亂場面,近5萬人舉行抗議示威活動,反對新冠健康通行證和其他限制性措施,部分示威者與警察發生沖突,歐盟下屬機構歐洲對外行動服務局辦公室受到襲擊。針對襲擊,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利等人譴責這是“毫無意義的破壞和暴力”“卑鄙可恥”。
報道稱,有來自歐洲各地的600多個地方組織參加示威。有視頻顯示身穿防暴裝備的白頭盔警察用路障封鎖街道,并用高壓水槍驅散人群。而抗議者則向警察投擲各種物品,包括他們從咖啡店露臺拆下來的木板。
報道稱,歐洲對外行動服務局辦公室在示威活動中受損,近期布魯塞爾的“反封鎖”抗議活動經常演變成暴力事件,但這是第一次有歐盟機構在此類活動中受到攻擊。據報道,官方發布消息稱,23日的抗議活動有近5萬人參加,包括一些來自其他歐洲國家的人。警方稱,在暴力事件開始后,至少有70人被逮捕。報道稱,一些執法人員和12名抗議者被送進醫院。
據報道,示威活動組織者聲稱他們并不反對新冠防疫措施,而是捍衛所謂的“自由、民主和人權”,同時抗議歐洲國家選擇以“不民主方式”引入限制性措施。受到示威活動波及的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利則譴責“毫無意義的破壞和暴力”,歐洲對外行動服務局辦公室秘書長桑尼諾稱這是“卑鄙、可恥的襲擊”。
這是布魯塞爾近兩個月發生的第5次“反防疫”示威游行,規模超過以往。從現場圖片可見,有示威人員揮舞法國、荷蘭、波蘭、羅馬尼亞等國國旗,亦有媒體報道,組織方為壯大聲勢,甚至包車將人送到現場。
世界衛生組織23日表示,到了3月,可能有60%的歐洲人都已感染奧密克戎變種毒株,“本區域的疫情有可能正在走向結束”。不過,世衛也表示,現在把新冠大流行視為一種地方性流行病還言之過早。
美國首都爆發數萬人抗議游行:多數不戴口罩 大喊“不會服從”
當地時間23日,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爆發大規模游行抗議,反對政府的強制疫苗接種政策。美媒注意到,數萬名示威者中的大多數都沒有戴口罩,還聲稱“要自由”“不會服從”。
據美國《國會山報》、福克斯新聞23日報道,當日的游行從華盛頓紀念碑至林肯紀念堂。游行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戴口罩,舉著批評聯邦衛生官員和推動疫苗接種公眾人物的標牌,并大喊著“自己做主”“我們不會服從”等等口號。一些人還大叫著讓其他人摘下口罩。
在林肯紀念堂,許多反疫苗活動人士發表了講話,其中就包括小羅伯特·F·肯尼迪。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傳播有關疫苗接種的虛假言論,他此前已被一些社交媒體平臺禁言。此次游行的組織者宣稱“我們想要自由,自由地工作、旅行、上學。”福克斯新聞網稱參加抗議活動的人數在3到3.5萬人。集會組織者則預計約有2萬人參加。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盧格24日在一份聲明中說,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目前占整個歐洲地區新冠新增確診病例數的31.8%,比上一周的15%大幅上升。
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24日公布的疫情數據顯示,截至當日零時,德國較前一日新增確診病例63393例,全國7天感染率(每10萬人7天內新增確診病例數)創歷史新高。德國衛生部長勞特巴赫23日表示,他主張必須堅持采取審慎的防疫政策路線,并指出德國由于人口老齡化嚴重,不能像其他一些國家一樣采取放松政策。
法國:為進一步推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法國24日正式啟用“疫苗通行證”,自24日起所有16歲及以上民眾進入餐廳、酒吧、劇院、搭乘國內航班及城際列車時應出示全程疫苗接種證明,僅提供新冠病毒檢測陰性證明者將不予放行。法國還宣布從2月初開始逐步放寬部分防疫措施。對此法國流行病學家凱瑟琳·伊爾日前表示,政府放寬部分防疫措施的時間表“非常不明智”,她很難理解這種“樂觀情緒”。她認為,法國日增感染者數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醫院每日收治的新冠患者人數居高,這對衛生系統持續產生影響。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24日證實,將取消完全接種疫苗人員入境英國后的一切檢測要求。英國政府24日報告的疫情數據顯示,該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88447例,累計確診15953685例;新增死亡病例56例,累計死亡153916例。此前,約翰遜表示英國將于本周全部結束此前為應對奧密克戎毒株而啟動的《應對新冠疫情:秋冬計劃》B計劃;衛生大臣賽義德·賈維德日前表示英國將于春季出臺如何與新冠病毒共存的計劃。
波蘭:約3800多萬人口中,僅有約57%的人完全接種疫苗,低于目前歐盟的平均水平。波蘭衛生部長亞當·涅杰爾斯基24日警告說,奧密克戎毒株導致的第五波疫情將使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在本周超過5萬例。盡管如此,波蘭政府還是將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時間從原來的10天縮短為7天。
瑞典:政府20日也選擇將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時間從7天降至5天,主要原因是屢創新高的日增新冠確診病例導致學校、公共交通等多個公共部門因人員病假或隔離而產生“用工荒”。
荷蘭:政府從15日起已經放寬了部分新冠防控措施,包括大學復課、運動場所重新開放、一些商店恢復營業等。但也有很多荷蘭人認為,目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奧密克戎毒株的傳播速度非常快,過早放松防控措施可能會導致感染病例進一步大幅增加,給當地本已不堪重負的醫療系統帶來更大壓力。
羅馬尼亞:上周連續3天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近兩萬。羅衛生部長拉菲拉24日對當地一家電視臺說,羅馬尼亞正面臨第五波新冠疫情,由于奧密克戎毒株傳播速度太快,民眾感染風險高。但衛生專家普遍認為,盡管奧密克戎毒株導致新增病例迅速增加,但該國醫療體系尚未遭遇巨大壓力。
意大利: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4日,意大利累計確診病例已超1000萬例,24日新增確診77696例,連續6天減少。意大利政府新冠疫情特別專員弗朗切斯科·菲廖洛說,從現有情況看,該國奧密克戎毒株傳播已處于平穩階段。
克盧格說,奧密克戎毒株為新冠疫情“穩定化和正常化”提供了貌似合理的希望,但現在放松警惕為時過早,并且各國在新冠疫苗獲取方面仍存在巨大差異。克盧格建議,各國政府和衛生機構應對新變異毒株進行強有力的監測和監控,同時提高疫苗接種率和推進加強針接種。